
又是一年一度的霜降时节,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,制作霜降粑是当地盛行的民俗。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,传统的霜降粑在不少村寨被融入了养生元素中国股票配资,广南县六郎城村独有的石斛霜降粑便是其中典型。
霜降来临,当地的村民前一天晚上就把上等的糯米浸泡备用。第二天清晨,早早上山采摘新鲜的铁皮石斛,清洗后熬制成颜色翠绿的石斛汤汁,再倒入糯米中浸泡2小时,洁白的糯米不仅被染成碧绿色,还夹带石斛鲜条的清香。“每当霜降来临的时候,我们壮族都有吃霜降粑的习俗,但是糯米吃多了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症状,因此我们就会去上山采摘石斛鲜条,浸泡糯米制作成石斛霜降粑,让美食爱好者不仅体验到美味的食物,还可以保健养生。”六郎城村村民汪丽娟说。
将糯米置于甄中蒸煮,待色泽鲜艳的石斛糯米饭熟透后,便轮到小伙登场了。在整齐划一的节奏声中,经过一番舂打,糯米饭摇身一变,成了软糯黏牙的粑粑。
展开剩余57%“以前的霜降粑馅是用的姜末、蒜叶和饭豆,放点调味料炒出来就成了。现在村里种植了石斛,我们就用石斛花炒到馅里面,可以增加馅的香味,还有养生的作用。”六郎城村村民王泽武介绍道,霜降粑除了主角糯米以外,最具灵魂的是包裹在里面的馅,过去生活条件不好,大家能有吃的就感到满足了,现如今,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养生已经融入了大家日常的饮食生活中。
热情好客的壮族群众制作霜降粑时,常选择院坝、庭院等室外场地。若遇到外来客人,便会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制作美食、品尝美食。一团散发着浓郁糯米香气的糯米粑,包裹上精心炒制的石斛花馅,再裹上酥脆的苏子,一个色香味俱佳的石斛霜降粑便制作完成。
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通讯员 余永兴 李文斌 袁伸尉
一审 高伟
责任编辑 猫恩泊
责任校对 吕世成
主编 严云
终审 编委 李荣中国股票配资
发布于:云南省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