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写版:散户炒股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,多次击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,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。其中,第三十八军更是被誉为“王牌中的王牌”,凭借惊人的战斗力和无畏的牺牲精神,创造了诸多战场奇迹。
“万岁军”的辉煌战绩
展开剩余84%三十八军最著名的战绩之一是在严寒中急行军140多里,穿越林海雪原,成功绕至敌后,一举攻占三所里,展现了轻步兵战术的巅峰水平。
随后,该军在松骨峰阻击战中与强敌血战,最终击退美军,彻底粉碎了“美军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这一战让三十八军名震天下,连彭德怀总司令都激动地称赞其为“万岁军”。
然而,就是这样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,却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战中遭遇惨痛失利,伤亡高达6700余人,成为三十八军历史上永远的遗憾。这场战役,就是1952年10月的白马山之战。
白马山之战:王牌军的意外失利
白马山位于朝鲜铁原西北,地势险要,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。1952年10月,三十八军奉命进攻驻守此地的南朝鲜第九师。此前,南朝鲜军队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平平,甚至被美军将领李奇微批评为“战斗力低下”。因此,志愿军对此次战斗充满信心,认为可以轻松取胜。
然而,战斗打响后,战况却远超预期。三十八军与南朝鲜军激战九个昼夜,不仅未能攻占敌军阵地,反而付出惨重代价,最终被迫撤退。这一结果让许多人震惊:为何战无不胜的“万岁军”会在看似弱小的对手面前折戟?
叛徒出卖:战局逆转的关键
战后分析表明,三十八军的失败与一名叛徒的出卖密切相关。此人名叫谷中蛟,原是国民党军官,后加入解放军,因文化水平较高被分配到三十八军担任文化教员。在战前训练中,他为了博取上级赏识,主动申请加入突击队,但内心却极度畏惧战斗。
当得知自己真的被选入突击队后,谷中蛟彻底崩溃。恰逢部队因物资紧张暂缓发放棉衣,他以此为借口,于1952年10月2日叛逃至南朝鲜军阵地,并将三十八军的作战计划、兵力部署、炮兵位置等关键情报全盘托出。南朝鲜军根据这些信息迅速调整防御,加固工事,增派火力支援,使白马山阵地变得固若金汤。
惨烈战斗与无奈撤退
尽管三十八军最终仍按计划发起进攻,但面对早有准备的敌军,战斗变得异常艰难。南朝鲜军凭借地形优势、密集火力和空中支援,顽强抵抗。激战九天后,三十八军虽给敌军造成近万人的伤亡,但自身损失惨重,最终不得不撤出战斗。
战后,美军公开承认,南朝鲜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源于谷中蛟提供的情报。而谷中蛟本人叛逃后并未得到重用,最终被遣送至台湾,在贫困与唾弃中度过余生。
历史的教训
白马山之战成为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战,也是其唯一一次未能达成目标的战役。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,也警示后人:叛徒的出卖可能改变战局,而英雄的荣誉更需要后人的铭记与传承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